2002年奇美電子針對初次公開上市做抉擇,主要原因在於考量公開上市的優點可使資金籌措快速以因應產業脈動,但由於初次公開上市可能造成股權持有的結構改變,並且此時機點有股價低估的疑慮等,使得奇美在兩者決策之間評估。

 

        在討論公開上市的議題之前,回顧當時零二年台灣的經濟屬於一個通貨緊縮的狀況,再從對於奇美電子的聯想與印象來概略地討論產業特性。面板業需要的資金龐大,可說是資本密集的產業,且周期短,眾家競爭激烈之面板公司尋求速度上的領先而紛紛上市甚至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而這個由許文龍帶領的幸福企業是否應該脫離奇美實業的資金庇護,此時此刻也走向發行IPO的決定呢?

 

  首先,奇美電子發行IPO主要的考量點在於克服資金借貸。由於相較其他借貸方式,發行股票的流動性高,資金市場的成本較低,容易籌措,對於奇美電子而言,公司公開上市對於上下游的供應商與顧客的知名度提升,相對地,員工也較易認同公司進而達到需要大量人才的目標。對內,上市公司必須對股東負責,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以及經營績效,而透過市場的監督,亦可提升一定程度的經營績效;對外,由於電子面板產業的競爭態勢白熱化,公開上市似乎是條必經之路。廣義來說,若長期股價被高估,發行上市股票擁有分擔風險的效果。

 

  當我們討論到為什麼有些公司不IPO?顯而易見的,可能會造成公司的控制權隨著持股比率的變動而分散,股東們必須一起分享未來利益,公司的整體營運容易受到短期股價波動的影響,而有未必對公司長遠決策著想的疑慮;加上發行初次公開上市的股票費時費力,電子面板業有公司資訊洩密的考量,長遠來看,當股價上升時,公司還可能會有被購併的危機。故儘管尋求上市優點多,然而對奇美電子而言初次公開上市是個兩難議題。

 

  接著我們討論奇美是否應該隨即上市或者等待六個月後抓住好的大盤榮景並且再度申請通過。延後上市與否都必須面臨到股價下跌的風險,而延後上市不僅打擊員工士氣,現階段燃眉之急也無法獲得解決,與銀行及上下游廠商的合作關係也易受到影響,如銀行借貸利息可能提高,而上下游廠商縮短對奇美付款的周期等,未來的籌資計劃更顯困難。另一方面,若奇美選擇如期公開上市,而股價下跌,造成發行股票的主要目的迅速籌資無法達成,無法趁勢興建五代廠掠奪市場,等於是白忙一場,公司內部尋求另外的籌資管道聲浪襲來。由於奇美負債比率已高,母公司奇美實業持續挹助百億資金的可能性不大,在替代方案不明顯的情況之下,如期上市變成刻不容緩的方式。

 

  有趣的是,市場上的種種現象會被視為隱性的信號解讀,選擇股票承銷的方式亦然。奇美選擇小承銷商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在未上事前已有名氣,不需要大銷商背書,小銷商的議價力低,使奇美即便要折價發行也讓價格不至於過低,另外,選擇包銷而非代銷的股票,釋放出市場對此發行公司有信心的訊息。透過實務驗證,發行IPO的公司短期之內的漲幅超過年平均,然而多數中小型公司在五年之內績效表現不佳甚至下市,這也驗證了當初發行公開上市的理由之一。公司選擇折價發行也有締造市場歡迎榮景,進而吸引更多法人投資者的用意,且因公司初次公開發行無公布過去的績效資料,經理人認為以較低價發行為彌補投資人資訊不對稱的做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rati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