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就發亮

 

 

昨天晚上,由Cheers和台北縣政府所共同舉辦的演講「第一份工作就發亮」在輔仁大學進行最後一輪的演講,由台北縣縣長周錫瑋和知名作家王文華與談,以「立志趁早‧勇敢追」為題和大學青年分享年輕時的理想和人生奮鬥經歷。

現任台北縣縣長周錫瑋,別於其他一開始就立志從政的人有所不同。曾經是輔大大傳系的學生,周錫瑋大學時候較少時間參與社團和班上的活動,而課業上也鮮少有特殊表現,因此大學畢業後就去當兵了。與新聞記者擦身而過,又被人嫌「發音不標準」而與廣播媒體人無緣,種種挫折讓他下定決心好好念英文,出國念MBA。但出國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當周錫瑋縣長申請上南加大時,並非當初所期待的MBA,而先念了一年半的公共行政所。但他不並無因此就消沉意志,在努力拿到公共行政碩士後,他繼續申請MBA,之後也順利畢業。

或許大家會覺得,三十年前可以出國念書的人家裡一定很有錢,縣長不用怎麼努力就能念到碩士了吧?事實上,周錫瑋縣長在念碩士時憑著一股傲氣,不想靠父親的資助,而是到舅舅在美國的飯店打工賺取生活費、學費。一個禮拜有三天都得早上四點起床,到果菜市場負責採買,與當地人喊價、討價還價。也就是因為這樣,他訓練自己與外國人應對的技巧,不僅讓他的英文提升許多,也奠定了後來在外商公關公司工作的能力。

而知名作家王文華大學則是頂著光環的台大外文高材生,多才多藝的他大學活耀於各個社團:校刊社、辯論社…等均有他的足跡,然而有豐富社團經驗的他,其實認為自己欠缺了一些「打工經驗」。他認為,打工經驗是非常好的歷練,雖然所掙的錢不足為奇,但是學生打工則是一種「提早社會化」的歷練。所謂的社會化,就是丟掉屬於「大學生的特權」,接受社會人的磨練。但什麼叫做「大學生的特權」?這就是我們社會存在的特殊現象,我們會因一個「在學的大學生」而對大學生有特別的待遇,例如:父母或許不會太要求你寒暑假要做些什麼,因為你是大學生你在放寒暑假;公車上的人覺得你們講話太大聲也稍有容忍,他們知道你們是青春的大學生嘛!但是打工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你是大學生,或許年紀相仿,然而今天點錯餐、找錯錢、講錯話,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大學生」而大方的原諒你。因此,王文華也認為在大學時期擁有社團經驗和打工經驗是同等重要的。

而王文華在台大外文系畢業後,順利申請到史丹佛MBA後,其實也在碩一暑假面臨找實習工作的困難。儘管他是個高材生,然而在美國人生地不熟,既沒親戚也無長輩幫忙,跟著同學往「光環閃亮」的投資銀行、創投公司投履歷時,總是不受人青睞。在灰心之餘,史丹佛的教授告訴王文華可以去找學校的校友,或許校友會比較容易接受同樣來自史丹佛的學生。而王文華憑著老師一句話,衝到校友資料室,將過去幾十年的校友資料全翻了一遍,他以四個字「祖宗八代」形容他查詢校友資料的努力程度。在確定自己想多學一些有關行銷的實務經驗後,王文華自己寫了一封信給史丹佛四十幾年前的校友,當時的Grey葛雷廣告公司六十多歲的董事長,也幸運的在三個禮拜後爭取到面試的機會。王文華強調,年輕人不要怕毛遂自薦,也不要怕丟臉,這樣你才有機會。

然而談到第一份工作經驗和工作所學到的重要歷練,王文華和周錫瑋縣長同時都強調,「很少有人第一份工作就發亮!」但這次一系列的講座就叫作「第一份工作就發亮」豈不是自打嘴巴?然而這就是他們要告訴年輕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來磨練你的!通常都是辛苦的發亮()。周縣長談到自己在外商公司工作時,有90%的時間都是用英文與客戶溝通、提報,更不用提處理緊急危機時,因此他時時繃緊神經,了解到自己不足之處就應該馬上加強,而語文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決定了是否可以讓一個人成為成功的Leader。而他個人也從第一份工作體會到「紀律」的重要,必須在工作裡堅持自己的理想,從工作裡實現自己的目標。而王文華也補充說,年輕人最該有的就是「正確的態度」,除了要有紮實的事前準備,還必須虛心學習、合群、不怕接受挫折。一帆風順是大家所嚮往的,但他把一帆風順的境遇比喻成飛行,其實在天空飛行是非常不穩定,跌倒跌得四腳朝天雖然很糗,但你仍然腳踏實地。

接著,兩位與談人也鼓勵年輕人「有夢最美」,而夢想千萬不要拘泥於一個。周縣長其實大學時期想學畫畫,卻一直沒有機會。但現在休閒時,他則自學畫畫,並開了兩次畫展,公開義賣自己的作品,幫助弱勢學童。王文華更是自嘲自己「每天都在立志,每天都在作夢」,他曾經夢想當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到了碩士又希望自己是個知名企業家,現在他以成為成功的「社會企業家」而努力。因此他希望年輕人都能記住「立志永遠不嫌晚」,他覺得自己每天醒來又是嶄新的一天(Every day is a brand-new day.) 他以自己申請到史丹佛MBA過程為例,他覺得多虧了大四參加劇團演出時太過激動而撞破頭的新聞,他才能讓學校印象深刻。並非鼓勵大學生「努力撞破頭」搏版面,而是你是否能找到一個很dramatic(戲劇化)的方式來定義自己呢?還是你有什麼經歷是只有你有而其他人沒有的呢?

最後,兩位都回應當場提問同學「理想和麵包之擇」的困擾,年輕人沒有家累,不應該作繭自縛,年輕就應該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才會有發光發熱的力量。王文華更一針見血的點出,大家所謂「理想VS麵包」的選擇,更深層的去看,我們會發現這其實是「理想VS面子」的選擇。或許年輕人都把麵包想得太巨大,其實錢拿得比較少我們依然餓不死,阻止我們的是怕失掉面子的自尊心,怕錢拿得比人家少的心態。所以如果能跨越這道障礙,你就能清楚的知道什麼才是你要的。

我相信這場演講給許多人很激勵的氛圍,周縣長和王文華都非常「挺」年輕人,也為年輕人打氣。我非常欣賞王文華在與談過程中,不少幽默的玩笑話串連著談話,讓憂心忡忡的年輕人們莞爾一笑,這或許就是在面對壓力一種處之泰然的悠然。而面對大環境「不景氣」,在dramatic的變局下如何讓自己也dramatic的發光發亮,除了有正確的態度外,我們都該學學與談人面對龐大壓力時的幽默和自信。

 

撰文:Chiyun Liao

 

延伸閱讀:史丹佛12堂課之8: Shut up!! Do something!! (資料來源:e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erati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